2021年重慶藝才技工學校是中專嗎,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教育的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讓長期飽受爭議的職業教育受到廣泛關注。那么,職業教育現狀如何,在政策強力支持下能否迎來發展黃金期重慶藝才技工學校是中專嗎?《新聞調查》選取了一所典型的中等職業學校進行調查。
柴璐重慶藝才技工學校是中專嗎:這里是臨沂市理工學校,它最早的校名叫蒼山縣農技中學。十年前的時候,這所學校的在校生規模差不多是500人左右,而現在學生已經超過了6000名。十年當中這所學校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重慶藝才技工學校是中專嗎?是什么原因使得這么多學生愿意走入這所學校,他們想在這里獲得什么?他們期望的未來是怎么樣的?而他們期望的未來又給當下的中職教育提出了怎樣的課題和思考呢?今天我們就走入臨沂理工進行調查。
蘭陵縣原名蒼山縣,位于山東省南部的臨沂市。全縣目前共有8所高中階段學校,臨沂市理工學校是其中唯一的中等職業學校。它的前身蒼山縣農技中學創辦于1982年,最早是一所職業高中,以教授農業技術為主,現在,這里已經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機電技術應用、電子商務等20個專業方向。
這天,山東臨工集團的高級技師喬良雨專程從工廠趕來,為孩子們上一堂職業規劃課。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大量技術技能型人才,而高等教育尚未普及,職業教育發展迅速。當時,普通中專選拔嚴格,被錄取的學生通常成績優異,畢業后由國家統一分配,進入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作。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雖然不享受和普通中專相同的政策待遇,但學生入學同樣需要通過考試,畢業后也大多能憑借一技之長,找到工作。
但是,在喬良雨進入技校學習的2000年,情況卻發生了改變,整個學校只剩下62名學生和71名老師。
喬良雨:都不愿意上技校,那時候社會對技校生非常不友好,一聽技校畢業的,學歷又不行,一看就不是什么好學生。
對此,臨沂理工的校長王學忠有著相似的記憶。作為蒼山縣農技中學1992屆畢業生,王學忠拿到了全校唯一的名額,進入山東農業大學職教師資班學習,畢業后回到農技中學任教。接下來的十幾年間,他目睹了學校招生、辦學的困境。
王學忠:當年為了招生,我們走家訪戶,我們三個人一個小組,拿著一個初中畢業生的名單,一家一家地去找,敲人家的門。好不容易敲開了以后,人家特別不耐煩,正睡著覺你來干什么。什么學校,有哪些專業,學生畢業有什么出路,這個出路我們自己覺得都很心虛,真有什么出路嗎?
柴璐:所以您認為當時你回到學校的時候,沒有什么學生是因為當年的中職業學校沒有出路?
王學忠:是的,那個時候正好處于我們高考制度改革,上了高職甚至本科都不再包分配了。你到企業里面去,但是當年就是找不到,企業本身就少。
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國家逐步取消了大中專畢業生的工作分配。而隨著高校的擴招,比起上中職直接就業,人們更傾向于通過普通高中升入大學。在喬良雨看來,人們對于職業教育的顧慮,更多的是來自對工人這份職業的擔憂。
喬良雨:那個時候你上企業干,它并不一定按時給你發工資。第二就是保障性的問題,工人最差的一個心態就是,我給企業打工,企業倒垮了我到哪兒找活,心里不安穩。
到了2001年,全國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共有1.35萬所,比1998年的1.71萬所減少了3600多所,招生規模從每年442.26萬人減少至每年337.83萬人。與此同時,普通高中學校從1.39萬所增加到了1.49萬所,招生規模從每年359.55萬人增加到了每年557.98萬人。
由于一些地方對職業教育不夠重視,很多中職學校的經費投入長期不足,連教師招聘、購買教學設備都成了問題。學生無法在學校學到更多的技能,出了校園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中職教育一度陷入了招生難、辦學難、就業難的惡性循環。
王學忠:我們當年說在黑板上開機器,其實是一個迫不得已的辦法。
柴璐:什么叫在黑板上開機器?
王學忠:我們現在你看到我們的實訓室有很多的設備,學生在車間實操,實際操作,這就實際在做,但是當年沒有這個技術,我們只能在黑板上講理論。
從2002年開始,國務院相繼印發《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等一系列文件,將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
政策一個接一個出臺,但是似乎并沒有扭轉許多中職學校遇冷的命運。到了2009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已經比1998年減少了7000多所,臨沂理工全校學生只剩不到500人。關門解散似乎已然是距離他們不遠的未來。他們該如何絕境求生?
過去為了提高升學率,很多初中會在初三下學期,動員部分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學習,不用通過中考。從2011年開始的幾年間,通過“初三分流”,臨沂理工爭取到了更多的生源,但上職校,似乎仍然是學生和家長心中略顯無奈的選擇。
苗全盛:當時2011年招了576(人),2012年的分流招生招了700多人,到2013年春季分流的時候,我想突破了800人,但是當時辦學條件也不是太好,跟市里的其他職業學校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學生流失的也很多。誰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個學不到技能或者學不到知識的地方去。
苗全盛是蘭陵縣教體局局長。2012年,為了提高中職教育的辦學質量,山東省政府要求在三年之內,每個縣(市)至少建成1所規范化的中等職業學校。然而在當年,臨沂理工在全市中職學校里的排名卻是倒數第一,硬件都尚未達標,于是當時還是副局長的苗全盛開始兼任學校校長。
苗全盛:我當時到老校之后,買了一些車床,去的時候沒有電用,因為負荷不夠,通不上電。應當說是教學條件、辦學條件設施比較落后。
苗全盛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蘭陵縣政府申請了1.7億元人民幣,建設新校區。那個時候,蘭陵縣還是國家級貧困縣,全年財政收入剛剛超過10億。雖然是人口大縣,但縣里技術技能型人才并不多,為了滿足招商引資過程中企業的用工需求,當地政府決定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苗全盛:高中教育你學生考上大學了,很多都到了外地上大學,回來的畢竟是少數。但是職業教育里面的學生大多都在縣域。
有了正在建設的新校區,學校同時改變了原先松散的管理模式,調整專業結構,招聘大量專業教師,苗全盛將這些舉措稱為“抓內功”。2014年,臨沂理工通過了規范校的申報,獲得1200萬的省級財政支持。
王學忠:職業教育的發展,一是靠政策,二是靠資金。我們爭取到這個項目的時候是給了我們1200萬,是一筆巨款。400萬我們用于信息化建設,另外800萬全部投入到設備的購買方面。比方說汽車、數控、機電,我們一些機電機械類的設備,價格非常高。借助于省規范學校建設這個項目,辦學規模變了,我們規章制度健全了,教育這個事不管是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都是需要一個慢慢走的過程。
這兩年,隨著辦學質量的提升,學校早已不用通過“初三分流”吸引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們大多能夠掌握一技之長,如果直接就業,也能在第一年拿到3000元到6000元不等的工資,幾年之后甚至可以過萬。
喬良雨:我們先不說水平能達到什么樣,只要是你想認真干,我們有一個標準的晉升流程。我們從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還有首席技師,每一個的補貼和相應的待遇都不一樣的。
通過政策的梳理,我們發現,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中職教育的定位始終以就業為導向。但與此同時,高等教育逐漸普及,而用人單位崗位有限,學歷成為招聘時主要的評判標準。憑借一技之長,中職學生雖然依舊能夠找到一份足以養家糊口的工作,但提供給他們的崗位選擇和社會認可相對并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們更愿意相信,只有獲得更高的學歷,自己的孩子才能擁有更好廣闊的前途。那么,在完成三年的學業后,孩子們會更傾向于那種選擇呢?
在校園里我們隨機采訪了一些同學,關于畢業后的打算,他們大多數人的選擇是繼續求學。那么中職學生究竟是該就業還是升學?他們面臨的困惑是什么?他們會如何思考自己的未來?學校和老師又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呢?
中職學生想要升學主要可以通過中高職貫通培養和職教高考兩種途徑。其中,職教高考的招生學校一般為??坡殬I學校、本科職業學校和應用型本科學校。
目前,教育部正在建立國家層面的職教高考體系,所以各省考試政策尚未完全統一。山東省從2012年開始推行的職教高考包括英語、數學、英語、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
根據山東省出臺的政策,應屆中職畢業生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三等獎以上或者省賽一等獎,就能免試保送??圃盒?,可要進本科,還是需要參加職教高考的文化課考試。但由于有了大賽成績,對于他們的分數要求會降低。
今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中等職業學校注重為高等職業教育輸送具有扎實技術技能基礎和合格文化基礎的生源。而山東職教高考本科招生計劃人數已經從2012年的2700人增加到了2021年的17000人。從全國范圍來看,國內已設立了32所本科層次的職業技術大學,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將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而在證書效用方面,職業本科和普通本科價值等同,在就業、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樣的效力。
在臨沂理工,雖然每年只有幾名學生可以因為大賽成績獲得保送資格,但是其他的大部分孩子也能夠通過技能的學習找到滿意的工作,或者通過職教高考升入高等職業學校繼續求學。
在臨沂理工的老師們看來,成績的好壞并不是衡量一個孩子最重要的標準,比起技能和文化的培養,他們更希望幫助這些孩子建立起對未來的信心。
以往,山東普通高中學生是可以和中職學生一起參加職教高考的,就在去年,為了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當地職教高考改革決定從2022年開始,取消普高學生參加職教高考的資格。與此同時,蘭陵縣普通高中二年級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自愿轉入到中職學校學習。
打破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壁壘,讓每個孩子都能夠選擇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道路還在探索之中。而對于中職的學生來說,無論直接就業還是繼續升學,他們都希望能夠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廣闊的未來。
從2001年至今,中等職業教育已累計輸送1億多名中級技能人才,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人員70%以上來自于職業院校的畢業生,但是當前我國技能型人才缺口仍高達2000萬。
柴璐:您覺得這種偏見也好,歧視也好或者是有色眼鏡也好,會有一天發生改觀嗎?
王學忠:這是一定的,你的承認在一些地方勞動者越來越被尊重,技能能成為它謀生的手段,他能夠和其他人,在我們的整個社會層面上和他們平起平坐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社會公平,當然我們不能希望一個文件,一項政策,就立竿見影,但是我們都在努力從上到下,這一天一定會到來。